什么是推动行情上涨的关键?
持续的“赚钱效应”是短期资金持续流入的基础。给大家看一组数据。
从近期数据来看,居民资金入市较为积极,两融余额以及新增开户数近期都有所上行,并且部分指标绝对值接近了历史高点,这与市场持续的“赚钱效应”密不可分。
从历史情况来看,在市场快速上行之后,居民资金流入仍将持续3-6个月,这为短期资金流入奠定了基础。
当然,从更宏观的数据来看,居民也的确有“存款搬家”的趋势。从居民新增存款与非银机构新增
展开剩余74%存款角度来看,居民存款确实呈现出了流入资本市场的可能,但相较而言,居民存款搬家或许将会是更偏中长期的行为,这或许将是市场中期慢牛的基础。
如果说在6月底我们可以确认创业板指是一个处于估值洼地的板块,那么随着创业板指的大幅上涨,同为机构重仓方向的港股科技互联网的滞涨则更加突出。
今天和大家来谈谈接下去有望接力的板块及逻辑。
港股互联网:
6月以来,港股互联网持续跑输A股TMT产业链,后续港股互联网具备多重补涨逻辑:第一,美国新一轮降息周期有望启动,利好外部流动性敏感、此前受压制较多的港股互联网;第二,阿里最新一季云收入、资本开支均超市场预期,有望带动板块逐渐从“外卖内卷”叙事,回归AI叙事、科技成长叙事,有利于板块估值修复;第三,AI行情有望向中下游扩散,具备最佳社交场景和生态的互联网平台作为应用落地率先受益的方向,扩散逻辑更加顺畅。
创新药:
经历调整是正常的,待拥挤度下降至中等水平,情绪消化充分后,随着中报验证龙头业绩,产业链已进入新一轮业绩释放期;9月及四季度具备降息交易、WCLC和ESMO(欧洲肿瘤内科学会)等行业大会、医保政策调整、潜在对外授权交易等多重催化。
新消费:
前期调整后拥挤度已降至较低水平,短期已经来到赔率较高阶段。中长期看,消费升级叠加Z世代崛起,新消费受益于消费趋势的结构性转变,有望成为拉动内需增长的长期新引擎,是当前低位顺周期板块中具备景气预期、有望晋升为中长期主线的方向,尤其大家一定要积极关注港股消费。
新能源:
作为制造板块中前期滞涨较多的行业,有望迎来追求收益弹性的资金进行“高切低”配置;9月行业进入固态电池等新技术的核心催化期;“反内卷”政策下,库存+产能周期底部明确、筹码出清较为彻底,行业正处在对利空钝化、对利好敏感的阶段。一旦有超预期政策和新技术催化落地,整个板块的修复空间和斜率较为可观。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8日,A股两融余额达2.31万亿,其中融资余额为2.3万亿,均再创A股史上新高,散户和机构账户新增数量连续3个月环比增长超20%。
这波“存款搬家”才刚刚开始。
眼下,创业板估值优势逐渐收敛,但港股互联网的洼地效应越发凸显;创新药的中报业绩即将验证景气成色;新消费在Z世代的崛起中悄然重构逻辑;新能源则蹲在技术的拐点上,只等一把“反内卷”的政策火。
风来时,洼地会被填平,共识会被抢筹。
那些被低估的板块星火,终将连成趋势的燎原 —— 资金永远先一步行动,而逻辑只会迟到、从不缺席。
发布于:上海市九八策略-期货配资查询-有靠谱的股票配资平台吗-配资炒股首选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